心脏扑通乱跳,医生一招让患者“安心”!

2022-03-24

       反复出现心悸、胸闷,发作时血压异常低,这段时间,53岁的林先生饱受室性心动过速的折磨,他被医生判定为猝死的极高风险人群,生命一度垂危。

       为了挽救这颗扑通扑通“乱跳”的心脏,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何建桂教授心律失常团队与体外循环科荣健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ECMO支持下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心内外膜联合消融。手术过后,林先生终于“安心”了,他的室性心动过速再没发作过。

 

       反复心悸、胸闷

       患者直面猝死风险

       林先生8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导致反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经积极抢救后进行了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

       前段时间,林先生反复出现心悸,伴黑朦、胸闷、大汗,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30次/分,发作时血压最低降至70/50mmHg。尽管使用了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ICD放电治疗,林先生仍然室性心动过速,需体外电复律方能终止室速。

       林先生的心脏彩超提示其心脏显著扩大,左心室舒张末直径达72mm,心尖部巨大室壁瘤形成(66mm*37mm),心脏收缩功能显著降低,射血分数仅有25%,低于正常参考值的50%。

       何建桂教授表示,林先生出现大心脏、低射血分数、反复恶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发作等症状,属于猝死的极高风险人群。另外,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也更易加速林先生心功能的恶化。
 

       室性心动过速消融

       是导管射频消融最疑难的手术之一
 

       经中山一院心内科、心外科多学科讨论,专家们认为患者具有心脏移植的指征。然而,如何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让林先生安全地度过心脏移植轮候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急患者之所急,董吁钢教授、何建桂教授决定与体外循环科荣建教授团队及麻醉科团队合作,在ECMO支持下实行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内膜、心外膜联合消融。

       据介绍,器质性心脏病继发的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是导管射频消融最疑难的手术之一。射频消融成功的关键在于精确地标测出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寻找到心动过速发作的关键峡部。

       但这类患者往往由于基础心功能差,发作时极易出现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需及时终止心动过速,让心内科医生无法进行充分标测。
 

精准标测室速发生机制,关键峡部消融终止顽固恶性心律失常


 
       ECMO的支持可以让患者在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下保持循环稳定,从而为心内科医生创造了精准标测消融的条件。此外,这类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相当复杂,往往需要心内膜联合心外膜的标测和消融。

       “手术的难度之一需要在没有明显心包积液的情况下进行干性心包穿刺,将标测和消融导管安全地送入心包腔到达心脏外膜面进行操作而同时不刺破心肌引起心脏穿孔。”何建桂教授说,“整个手术对术者的导管操控能力要求极高,同时需要默契的多学科团队配合。”


       “ 手术后,室性心动过速再没发作过”

       手术当天,何建桂教授为全身麻醉后的患者进行干性心包穿刺,体外循环团队荣健教授、曹璐医生等建立起ECMO通道。

       手术期间,患者自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血压低至60/40mmHg,医生团队迅速启动ECMO支持,何建桂教授熟练地操作导管在心内膜及心外膜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激动标测,精准地寻找到心动过速发作的折返环路及关键峡部,并对关键峡部进行消融,成功终止心动过速。在进行均质化巩固消融后,何建桂教授反复给予药物和程序刺激,患者都没有诱发心律失常发作。
 

何建桂教授在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操作


 
        手术成功后,医生团队撤除了ECMO,患者在麻醉复苏后被转入CCU病房进行严密监护,术后第2天,患者可以下地活动,第3天拔除引流管后便出院回家了。林先生表示:“手术效果很好,回家后我再没有发作过。”

       中山一院心律失常团队是国家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目前除常规开展各类型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左心耳封堵术等,对疑难复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包括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心内外膜消融、感染起搏电极拔除、腔内超声指导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射频消融等积累了丰富诊治经验,年手术量逾1500台。

       该患者的成功救治展现了中山一院心律失常团队的诊治能力达国内先进水平,同时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合作的综合实力与技术优势。

 

 


       医学指导:中山一院心内科 何建桂主任医师

       职务:中山一院CCU主任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周四下午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分会委员、房颤工作组及室性心律失常工作组成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委员、心力衰竭专委会委员、心内科分会指南与共识委员会;
       中国房颤联盟左心耳封堵专委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常委,导管消融组组长。

 

       医疗特长: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起搏器治疗。擅长于各种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的射频消融治疗及房颤左心耳封堵治疗;擅长心动过缓、心功能不全的起搏器治疗(包括常规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ICD、CRTD植入)。先后在省内外十多家医院进行心律失常消融、起搏器植入及左心耳封堵术带教。为国家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及器械植入培训带教导师。每年个人年手术量约1000例。

 

 

(来源:心血管医学部)